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扫描二维码

故乡的“年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0 10: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老家过年非常开心,现在回忆起来,主要是好在那种气氛上,即“年味浓”。
  每年的腊月初八吃过“腊八粥”后,人们便进入了“忙年”的阶段。首先给我们带来“年”的信息的是第一个进村卖“滴滴烬”的小商贩,那是一种用细纸筒卷入的用硝土、木炭和硫磺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火药”,样子类似于炸药捻子,只燃放烟花不爆响,这样对儿童构不成危险(有时也引起火灾)。这是当时乡村的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响火(货)”。孩子们看到他们一进村,刹时唿啦啦围上一大堆,看着不过隐,便调头往家跑,将家里穿烂的旧布鞋拿来换滴滴烬。因为那时家里都穷,称盐打油都相当困难,更别说给孩子买玩的了。随后来的就是糊灯笼的,大人孩子拿出了不知用过多少年的灯笼,它们是用细铁丝编结的鼓型铁丝网,方块木头底座的正中立着一根插蜡烛的钉子,上口有提信子,好拴上木棍儿挑着走。糊灯人先将旧纸撕干净,再将一个稠浆子做成的大圆球放进灯笼里滚摇,使铁丝都粘上浆子,然后将印有各种年画或剪纸的有韧性的专用纸粘牢,一个全新的大花灯笼就完成了。
  一般来说,过了腊月十五,各种集市就被称作“年集”了。在我们家乡,大人孩子都喜欢赶年集,大人可以从集上买回过年用的肉、菜、面、鞭炮等年货,而孩子们或到鞭炮市儿看放鞭炮的,或到羊市儿看羊抵头凑热闹;女孩子可以从集上买回自己喜欢的头花、新鞋、新衣服等。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一年来,他老人家在灶前经受了整整一年的烟熏火燎,以保护和监察一家,这会儿该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据说,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所以家家都不敢怠慢。
  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墙上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大麦芽做的“祭灶糖”、苹果、点心,放上用秫秸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唐代《辇下岁时记》中,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然后将神像揭下,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此时一家人共同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过灶王爷之后,厨屋里就开始空前地忙碌起来。一是进行卫生大扫除,准备干干净净地过新年;二是蒸年糕、花糕、年馍,炸丸子、煮肉等,准备一家人半个月的主食;三是要准备好走亲戚拿的礼品。至于蒸什么,蒸多少,都要由全家女性中最年长者来决定,由媳妇、姑娘们来执行。这期间,夜里醒来,常能听到厨屋里“咕当——咕当”地拉风箱和女人们说话的声音,听着它会感到一种非常特别的气氛,这深夜里的响动告诉你,真的要过年了。
  大年三十的傍晚,在我们家乡,家家有件重要的仪式要做,那就是“上林”(鄄城叫请家堂)——即到祖坟上献上供品,烧香、磕头、行礼、放鞭炮等,请祖先们的在天之灵回家来一起过年,仪式严肃认真又亲切简单。 
  请过了“家堂”,过年的气氛加速地浓重了。除夕之夜,家家都在大门前挂起了灯笼。此时,是我们这些盼望了一年的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我们可以挑着自己心爱的花灯笼和小伙伴们聚集到一起,比比谁的灯笼做的好看,谁的灯笼最亮。母亲则将从锅底下掏出的草灰摊开拨匀,在大门口画两个灰道道,然后在院子里均匀地撒上预先准备好的芝麻杆,据说这样就把家门拦住了,任凭什么妖魔鬼怪都进不来了。之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开始守岁,大人们抽烟喝茶,小孩子们则吃葵花子、大枣、花生等,大家吃着、喝着、抽着、说着,不时传出郎郎的笑声,那种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情景至今难忘。
  刚进入下半夜,忽然有一处爆竹声起,随后就会出现左邻右舍、四面八方的爆竹声声。顿时,全村沸腾了,象炸了营、似开了锅,那种情景是难以用语言去形容的。一时间,各家的灯笼相继亮起来了,先是各家自己过年,最老的坐在上首,晚辈们轮流来磕头拜年,然后依次按辈分再拜,发放压岁钱。接着,下饺子,吃团圆饭。之后,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穿上新衣服,提上灯笼,走出去拜年。全村的街巷,霎时间流动着点点荧光,洋溢着吉祥问候,沸腾着声声道贺。邻里之亲,乡亲之情,融入天地之间。那种气氛,在城里、在现在、在将来,是再也感受不到了!
  “初二的老娘,初三的姑,初四、初六看岳母”。接下来的日子里,主要的活动一是在村里玩耍,如踢毽子,摔纸片,放炮仗,敲锣鼓……一是走亲戚,或步行,或骑驴,或坐牛车、马车,依各自的条件而定;若遇到亲戚村上有唱大戏的,还可能住下听几天戏;再就是各村的高跷队、狮子队相互之间的拜年性表演,这是最让我们高兴的时候了。尤其正月十四到十六这三天的晚上,是耍狮子踩高跷表演和燃放花炮的高潮,也是过年的最高潮和尾声。过完了十六,年也就结束了。孩子们背起了书包走向了学堂,大人们开始捣粪送粪,忙活春耕了。
  回想儿时在农村老家所过的十几个年,可说是有滋有味,其乐无穷。那时盼一个年需要伸长脖子等那么长的时间。现在则感觉,一天天,一年年过得是那么的飞快,况且对于过年也不再有新鲜感和期盼之心了。也许,人年龄越大越喜欢回忆吧,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的记忆时常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好想再次体验那些即能享受乡情亲情,又可品味人间冷暖的日子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大亚湾在线 ( 粤ICP备12059854号 )

GMT+8, 2024-11-11 15:34 , Processed in 0.07891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