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扫描二维码

不以痛苦示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0 10: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不懂音乐的,但我却很是欣赏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
  莫扎特在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百十部音乐作品,其中有四十多部交响曲和众多的小夜曲、室内乐曲、教堂乐曲、钢琴曲和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在维也纳的生活充满了矛盾,一面是辉煌的成就,另一面是失望和潦倒的生活。1791年,莫扎特猝然病死,生前还留下了一部为一位不知其名的人定作的安魂曲。他的尸体被掩埋在圣马克斯墓地的一个不知名的墓穴之中。充满神密的传奇,使这位天才艺术家的故事更加引人注目。辉煌的成就与莫扎特不幸的人生际遇形成了深刻的矛盾,但他的作品却洋溢着欢乐。
  一位传记作家在评述莫扎特时说:“他的灵魂不懂得他的痛苦。”对此我不敢苟同。世界上除了傻子,谁会在生活的体验中感受不到痛苦呢?何况莫扎特是位敏感的艺术大师啊!只是莫扎特有意不让他的痛苦进入作品罢了。有句话说:“不以痛苦示人”,或许能帮助我们体会莫扎特的善良。
  “不以痛苦示人”,是莫扎特博爱之心的表现。莫扎特宁愿把欢乐带给大家分享,却不愿意让痛苦影响他人。作为“而今识遍愁滋味”的人,肯定要比“不知愁滋味”的人更了解尘世的痛苦。虽然,我们没有必要对展示痛苦的人加以指责,也不必在与痛苦的交流中刻意回避人生悲剧的一面,但是,在人生的风雨中,我们必须具有忍受风吹雨打的抵抗力,才能在逆境中生存。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让自己的伤感干扰他人的情绪,因为,我们无权剥夺他人的欢乐。
  人生的过程,是经历中的忧虑与遭遇,是自我对多变的尘世欲望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如果我们不能理解这样的事实,便是遭遇诸多痛苦的原因。但是,你若能够修心养性,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特性,就比较容易克服痛苦。因为你已经懂得了无论是什么样的经历或是所爱的人或事,终有远离时刻的到来,而且这种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种可能性或在事业起步之初、或中途、甚至在生命结束之际。面对这不确定的世界唯一确定的便是:凡事均有终点。
  “不以痛苦示人”,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人尊严的选择。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女主人公祥林嫂,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诉苦,人们对她的同情就逐渐转化为冷漠甚至讥讽,最终我们看到了祥林嫂抑郁而终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一个人在世界上是不可或缺的,少了他一人,世界还是会继续运转。既然如此,那就大可不必这么担心自己,心怀想象的去忧虑,以至伤害自己的健康,缩短自己人生的旅程,直到生命的终点。
  心理学家指出,对于旁人的痛苦,人们的心理反应是三种成份的混合物:有限的同情;为自己庆幸;幸灾乐祸。只是因人、因事、因时而比例有所不同罢了。明白这样的道理,一个明智的自尊者,就不会唠唠叨叨向人诉苦,使自己陷于“祥林嫂的窘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大亚湾在线 ( 粤ICP备12059854号 )

GMT+8, 2024-9-22 11:36 , Processed in 0.07875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