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lossom 于 2016-3-9 08:57 编辑
新型城镇化如何实施?
新市民从哪里来?
农业转移和异地务工人员落户
《规划》指出,到2017年,新增城镇落户人口25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到2020年,新增50万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
新增的市民从哪里来?记者在规划中了解到,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都源于人口的城镇化,本市农业人口转移成城镇市民,以及在惠州工作的异地务工人员的落户是工作的着力点。随着城市新区建设,以及多个中心镇的建设,城镇化形成多轨并举的局面,到2020年,惠州将目标实现不少于10万本市农业转移人口和40万异地务工人员落户城镇。 新市民来了怎么办?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让新市民融入
新落户市民难以融入、难以享受城市各项福利的情况在既有的城镇化进程中并不少见。为解决新市民来了怎么办的问题,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单是在落户环节放开和优化,在转入人口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上也作出明确的要求。
记者在文件中看到,事关市民子女教育、医疗和住房等问题都有所优化。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落实“两为主”政策,确保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到2020年,确保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持续保持100%。此外将异地务工人员纳入居住地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立涵盖异地务工人员在内的全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优质、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在住房保障方面,当前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层面,将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政策,积极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建立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完善保险的转移接续政策,统一市内保障制度和政策,健全社会保障关系在地区间的转换、流动和接续机制,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双向转移衔接机制。
新市民到哪里去?
为提升惠州市区人口结构和优化人口布局,引导外来人口向环 大亚湾新区转移,依托镇区人口10万人以上的建制镇、县城建设若干中小城市,推进农村人口的就地转移,支持返乡人口创业,实现就近安居乐业的本地城镇化。
具体到惠州各个县区,惠州市区(惠城、惠阳、大亚湾和仲恺)被定位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核心区和人口结构和布局提升优化区,将尽快制定外来人口及家属落户政策,完善居住“一证通”制度。而博罗、惠东、龙门3县则被定位为农村转移人口重点输出区和本地城镇化发展区,重点吸引农村转移人口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鼓励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
对于农村转移人口则按人口分类采取不同的市民化政策解决身份待遇统一和安家诉求。对“有较高收入,从事稳定工作的农业转移人口”将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鼓励其在城镇租赁和购买商品住房,纯市民化;“无固定工作、或收入不稳定的农业转移人口”这一类别人群市民化途径为,惠州市区或珠三角其他地区就业+回乡定居,发展面向产业集群和本地需求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农忙在农村、农闲住城市的两栖人”这一类别市民化的途径主要是,惠州市区就业+回乡定居和县域就业+定居,着力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引导回流。
钱从哪里来?
创新投融资机制争取置换债券方式
随着规划出台,惠州市新型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基础设施推进都需要大量资金,钱从哪里来?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如何融资,首先是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转移支付体系,逐步提高市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增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生态发展地区的转移支付。探索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逐步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补贴办法。
具体到项目建设问题,将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市级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创新城镇建设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争取置换债券额度。积极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债权投资、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发展,提高融资能力。
此外还将创新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建设,推动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建设项目采用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公司债、中期票据、专项债、集合债等方式筹措投资资金。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