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人家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有人选择落叶归根,回到乡下颐养天年;有人选择帮子女带孙辈,享受天伦之乐。而75岁的石化安全专家蒋兴镛却选择了发挥余热,继续奋战在惠州
大亚湾开发区石化产业安全管理的第一线,用自己50多年的石化产业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守护大亚湾石化区的安全。
“安全是第一生产力,50多年的工作经验来之不易,不想浪费了。”蒋兴镛是惠州大亚湾开发区安全生产首席顾问,业内人士称其为大亚湾石化区安全生产的“定海神针”。今年1月,他获评为首届“建功大亚湾”杰出人才。
石化企业着火他冲到最前方“火光就是命令,我们责无旁贷”
走进大亚湾区管委会办公楼三楼,走进最角落的一间办公室,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正坐在电脑前,略显缓慢地操作着电脑。如果不是门口悬挂着的牌匾,或许谁也想不到这位老人家就是大亚湾区安全生产首席顾问蒋兴镛。
已经75岁的蒋兴镛讲话声音洪亮、行动利索。他每天要带队到石化企业检查、指导安全生产。
“外资企业到国内投资,经常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蒋总给予了我们很多指引和指导,帮助我们了解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使我们更加顺利地推进项目的审批和建设。”巴斯夫(惠州)有限公司安全健康环保部经理曾凡说,该公司建成运行后,蒋兴镛也多次到公司检查和指导,并提供了不少宝贵意见。
蒋兴镛还经常要参加区委、管委会组织的一些入园企业项目和公共配套项目的评审把关工作。面对厚厚的资料,他戴着老花眼镜,一页页看完吃透,最后化作一条条建议供区委、管委会及有关部门领导作为决策参考。“除了安全生产监管之外,环保、招商、海洋等部门的一些工作,也经常需要我参与。”蒋兴镛说。
“老蒋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他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这么大年纪了还对工作这么有热情,这么敬业,这样的石化专家在全国都很难找到第二个。”大亚湾区审计局局长陈佛安在去年底调换岗位之前是该区安监局局长,他说,蒋兴镛是他的最佳拍档和老大哥,帮他分担了不少工作压力,“他在大亚湾石化产业安全生产监管和技术指导方面贡献很大,大家都说他是石化区安全生产的‘定海神针’。”
2012年5月28日,大亚湾石化企业兴达公司发生储罐着火事故。蒋兴镛当时是中海壳牌公司的高级顾问,他认为“火光就是命令,作为石化专家积极参与救援责无旁贷”。他迅速赶到火灾现场,冲到着火储罐附近观察火情,并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石化理论知识,向消防部门提出了“控制火势,充分燃烧,避免引发次生灾害”的建议,有效帮助救援队伍科学救灾,降低火灾损失。“在这场事故的应急处置中,老蒋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了科学的救援方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陈佛安说。
为留大亚湾婉拒50万年薪聘请“我热爱这片蓬勃发展的热土”
蒋兴镛1962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化工部第五设计院、中国石化总公司和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等单位工作过,1999年到了退休年龄。但他退而不休,作为返聘人员继续奋战在石化产业一线。2002年,当时全国投资额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项目在惠州大亚湾启动建设,蒋兴镛作为该项目三大管理承包商之一的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建设团队主要成员参与项目建设。自那时开始与大亚湾结缘。“当时的大亚湾石化区还是一片荒芜的草地,镇上没有一处红绿灯,街道也都没有硬底化,一点都不像城市。”蒋兴镛回忆道。
2006年,中海壳牌南海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当时的蒋兴镛已经67岁,完成使命的他本打算正式退休,回北京带孙女,颐养天年。不过中海壳牌将他留了下来,聘请他为公司的高级顾问。“蒋总是一位技术全面、经验丰富、非常熟悉中国石化产业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又很有责任心的石化专家。”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唐凤灵告诉记者,蒋兴镛在中海壳牌任职期间,在工艺技术、安全管理、项目审批及验收等方面给予了公司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尤其在南海项目验收和改扩建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蒋兴镛与中海壳牌的聘用合同到期,天津某工业区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开出50万元年薪邀请他加入。到天津工作意味着可以跟住在北京的儿孙团聚,这让他动心过,对方甚至将合同寄过来了。但得知大亚湾区管委会领导希望他留下来后,他谢绝了天津的盛情邀请,毅然选择留在大亚湾。“我参与了大亚湾发展最快的十几年,见证了大亚湾石化产业从无到有的蓬勃发展,我热爱这片热土。”蒋兴镛说。
退而不休充分发挥余热“只要身体扛得住就会干下去”
随着产业和科技的发展,技术更新换代日新月异,75岁高龄的老蒋能否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技术更新换代确实很快,如果还是用几十年前的那一套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工作,肯定不行。”蒋兴镛告诉记者,技术更新换代,需要不断学习,这对于他来说是个挑战,不过他认为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中海壳牌工作的几年里,我不但学习到全球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体系,欧洲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一丝不苟,更让我受益匪浅。”蒋兴镛告诉记者,他自己也经常借助互联网和书籍进行专题学习,“人老了,记忆力确实差了很多,不过只要是跟石化产业有关的,我都能够记得住。”
蒋兴镛在石化产业已经工作了52年,年轻时跟他一起干事业的同伴们,大多都在家养老,唯独他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远在北京的子女也担心他的身体,希望他早日退休。但他总是说,“我身体还行,积累了几十年的知识和经验不要浪费了,能够发挥余热,充分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也挺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的。”蒋兴镛说,只要自己的身体扛得住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采访刚结束,蒋兴镛又回到电脑前,准备石化安全科普知识的讲义,当天下午他将为大亚湾的干部宣讲石化安全知识。
在大亚湾13年哮喘病没发作过
对话
南方日报:讲起石化区,不少市民都认为是个高危、不环保的地方,您每天都在这工作,怎么看?
蒋兴镛:安全和环保是一个石化区长远发展的首要保障。大亚湾石化区起步晚,起点高,严把项目审批,完善安全环保公共配套,加强安全监管,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国内领先的,像中海壳牌等不少企业的安全管理甚至是国际领先的。
在正常情况下,大亚湾石化区排放的废气是不会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影响的。即使发生一般事故时,也不会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带来威胁。国家对石化产业要求的最大卫生防护距离是1200米,而大亚湾石化区距离最近的居民区超过4公里。我在北京工作时经常哮喘病发作住院,在大亚湾13年从来没有发病过。你说石化区的废气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
很多市民,包括大亚湾的一些干部都未能科学地认识石化安全,我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科普石化安全知识。
南方日报:2010年到2012年,大亚湾石化区三年发生三次着火事件。您怎么看?
蒋兴镛:虽然说大亚湾石化区的安全管理和配套设施是相对完善的,但是没有谁能保证它不会发生安全事故。技术再先进,硬件再完善,最重要还要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三年三把火都是因为管理不到位、操作不当所引起。这几年,大亚湾不断在安全监管和检查方面下大力气,石化企业也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南方日报 林涌浩